不能完全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
2025-07-30 06:29:11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不能完全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

(随笔)

水大侠

我喜欢独处的一个主要原因,就是能不受干扰地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。

但我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局限性,那就是空间想象能力不够。

上学时,我的代数成绩一直不错,即便是令人头疼的反三角函数,我也能从容应付。

但对于几何,我却望而却步。

不要说望而生畏的立体几何,就是简单的平面几何,也能让我晕头转向。

因此,我把重点转到文学创作上。

但即便实现了重点转移,因为我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,导致我的画面感也很差。

这个明显的缺陷加上精力的不足,我对创作长篇小说几乎失去了信心。

即使勉强而为,肯定也会以失败告终。

上面提到的想象力,主要是指在大脑中描绘图像的能力,当然也包括声音、味道等五感内容,以及疼痛和各种情绪体验。

想象力是活物与死物的根本区别。

在人类中主要为右脑,随着人类大脑进化愈加形象化,主要分布在大脑最外层,属于最高级思维。

在哲学方面,想象力是感性和知性之间的一种中介性先天能力,在人的判断认识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。

看了刀尔登的《八一年》后,我才明白想象力虽然作用巨大,但不能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。

他是这样说的:

早知文字的魔力;但在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前,我不知道有如此之大。1981年初春的一个晚上,我躺在床上读岳麟翻译的《罪与罚》,读到拉斯柯尔尼科夫作恶后热病复发,觉得自己也发起烧来。

我相信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,大约就是在1981年前后定型的。如同我们不能在同一时刻“全部”看见一张桌子上的什物,我们从来不能看见任何事情的“本来样子”。我们得选择自己版本的世界,给它涂上颜色。我们得决定自己要在哪一个世界里生活。

我不想强调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,实际上,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对我有什么实际的影响。他只是一个例子,一个阅读的例子,展示阅读是如何塑造我们,而所谓理想主义者,不过是读书人的外号。

文学也罢,别的也罢,1981年也罢,2013年也罢,一代代青年,一点点改变的世界——我这么说,好像世界有某种实际面目似的,当然没有。让我舒心的是,也就不可能有完全合乎实际的生活态度,“实际”上,最“实际”的态度,想象的成分并不比其他态度里面的少,每个人都在想象,想象的内容不同而已。

刀尔登在这里说得很明白:每个人所看见的事物,都有想象的成分在内,所以不能完全当真。

阅读是如此,做事难道不是如此吗?

我反复强调不能固执己见,其底层逻辑就在这里。

2025.7.30于杭州天都城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