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欺欺人的毛病不易克服
(随笔)
水大侠
所谓自欺欺人,简单地说,就是自己欺骗自己,也欺骗别人。
此成语出自宋代僧人惠洪所著的《石门文字禅》:“古盖吾法中罪人,而自以能嗣云门,其自欺欺人之状,不穷而自露也。”
宋代时,禅宗出现了一派禅者,他们打着禅宗“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”的名号,却不讲经教、不从师训,以为是脱去文字的束缚来说禅,其实所谈论的都只是些浅薄无根的空话,却自以为继承了禅宗的正统。
宋代僧人惠洪十分不满这一派禅者的作法,他在所著《石门文字禅》中认为他们让“佛祖之微言,宗师之规范,扫地而尽也”。
在我看来,自欺欺人这种毛病不易克服。
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:
一是人在极端无助的时候,总是需要有自我安慰的东西。而自欺就是最方便的方法。
二是自欺一旦成了习惯,很可能会产生错觉。觉得事情的真相可能就是这样,于是也就开始欺骗别人了。
三是欺骗别人一旦取得了成功,可能就会沾沾自喜。于是又开始欺骗自己。这样循环往复,想彻底克服这种毛病就比较困难。
看了刀尔登的《不读考工记》后,对此认知就比较全面了。
他是这样说的:
古代写工艺的书,少之又少,所以每一本都珍贵。最珍贵的一本,是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《考工记》。《考工记》是工艺大全,怎么造车,怎么做食器、兵器,小到编筐,大到营建城邑、挖沟筑防,虽未必详细,却样样法度清楚。既有能力著述又通工匠之事的人,古代是极少的,前人或说这本书便成于这种人之手。但书的内容如此丰富,怎么能有那样的百事通呢?所以更可能是士人访问各行的工匠,记录成书。
读书人能有这样的心思,不论是出于私意还是官命,在当时算了不起。只是陆续润饰,有些东西难免走样。比如《考工记》说车轮要用三十根辐条,取日月之数,这就是儒生的一己之意了。
《考工记》流传中或有错误,但拥有这本书,是我们的幸运。
我们平时读书,是想不到《考工记》的,因为它又枯燥,又难读。另一本著名的《齐民要术》也同样鲜有读者。古代对技术,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科,也没有专门的知识系统,读者不会,会者不读,技术发展固然自有其进程,只是无法钻入读书人的法眼,成了地下的暗河。
戴震曾感慨,经书中有些地方,若无实际知识,是理解不了的。他举了些例子,如不懂天文,读不懂《尚书》;不知古音,读不懂《诗经》;没有数学知识,也看不明白《考工记》。
但戴震阴用西学而阳斥之,如他作的《勾股割圆记》,全用西法,只是把术语换成中国古词,便宣称三角学可以从勾股中推出,进而宣称此法古已有之,西学乃是从中国偷去的。戴震一直号召“不以人蔽己,不以己自蔽”,看来,不以人蔽己易,不以己自蔽难啊。
刀尔登在这里说得很清楚:不被别人欺骗容易做到,不被自己欺骗则比较困难。
诚哉斯言!
其原因就在于自欺欺人是相互作用的。
2025.11.20于杭州天都城
红包分享
钱包管理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