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切莫任意演绎
2025-10-25 06:04:0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传承切莫任意演绎

(随笔)

水大侠

说到演绎,就不能不提到归纳。

因为归纳与演绎是逻辑思维方式中的基本方法论,包含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及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。

科学研究中两者互为补充,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推理体系。

归纳法通过总结个别现象提炼普遍规律,其结论具有或然性且依赖事实的充分性;演绎法以三段论为基本形式,通过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导结论,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前提的真实性和逻辑的严密性。

归纳为演绎提供经验基础,演绎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,二者在循环中推进认识发展。

所谓传承,一般的来说,是指学问、技艺、教义等在师徒间传授和继承的过程。

它包含“传”(传授)与“承”(继承)的双向互动过程。

在现实生活中,这种师徒式的传承日渐式微。

虽然在某些方面,某些地区这种形式还在勉强维持,但因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,也渐渐有点变味了。

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,就是在传承的过程中,罔顾事实,将本门的技艺无限夸大,任意演绎,导致误人子弟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,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之外,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?

看了刀尔登的《不读墨子》后,对此认知就比较清晰了。

他是这样说的:

墨子早年接受的是儒家教育,后来另有想法。先秦政治学说的共同特点,是它们的社会设计,都以个人为出发点,却又都不回到个人上。

《墨子》中有几篇,成于战国时期,后世统称《墨经》。先秦诸子中,《墨经》是最难读的。它的文字太简略了……

《墨经》一项重要内容,就是下定义,定义的对象,有当时流行的一些范畴,如仁、义、礼、智、忠、孝等等,也有抽象的概念,如体、端、久(时间)、宇(空间)、穷、尽、同、异等等。有日常行为,如睡觉、做梦、利害诽誉、功赏罪罚,也有物理世界中的一些事情,如什么是方、什么是圆、什么是二物相接、什么又是相似。

《墨子》书中的定义,已有一种倾向,即从物理角度解释一些事情,如说“中,同长也”,便是。《墨经》一再强调,不同的事情,不能放在一起类比,比如,我们会说夜晚长,也说树木长,也说智多,也说米多,难道就可以去比较“木与夜孰长,智与米孰多”?出于辩论的需要,逻辑学在墨家中发展起来,然而,遗憾的是,墨家的逻辑,说服不了那些不讲逻辑的人,只会令自己在与对方辩论时加倍不愉快。

这样一个富有生气的学派,在中国两次大一统完成之间,也便是秦始皇到汉武帝的两百年里,消失了。《墨子》也从读书人的架上消失了,本来,它有可能彻底失传的,幸有道家,误把墨子拉入自家阵营。

二十世纪,风气又变。一本被遗忘两千多年的书,忽然被拿出来证明我们对好多事情都“古已有之”,——仍然是“万物皆备于我”的态度。《墨经》中一些已不可解的地方,也被强解了,如“儇”条,说的什么意思,谁知道呀,现在已被解释为切线定理了。科学不热墨学热,是墨家的幸,还是不幸呢?这是无法断言的;所敢于断言者,是抛弃者装得像没事人一样,当属脸皮太厚。

刀尔登在这里说得非常深刻:那些玩弄学术的政客,实际上就是人类文明的刽子手。

2025.10.25于杭州天都城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