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独立思考非常重要
(随笔)
水大侠
自从有了DeepSeek以后,我们遇到一些需要解答的问题,先不是自己思考,而是先问问它。
为了提高工作效率,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或者根本陌生的问题,这样做无可非议。
但有些是常识性问题,完全可以自己先思考一下,然而为了方便,就一味依赖它了。
这是一种思想懒惰的表现。
长此以往,脑子就会生锈。
更可怕的是,我们会形成一种误区:它的回答就是标准答案。
其实,它的错误率也在3%以上。
何况,它不可能提供自己的独特见解。
对此问题,松浦弥太郎在《先独立思考》中有深刻的阐释。
他是这样说的:
“不知道。”这念头出现的瞬间,你的眼睛是看向何方?
“这是什么啊?”出现类似疑问的瞬间,你的手又是伸向何方?
你是不是会把头伸向计算机鼠标,打开网络的检索页面呢?
如果你真的是这么做,那可就需要警惕了。
工作上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自己不知道的事,如果每当这个时候就马上请教别人,我们的大脑就会退化。
使用网络也是一样。省略“思考”这个行为,立刻朝外部寻求答案,一旦养成这个习惯,心会变得慌乱。
跳过缓慢的过程,追求速战速决,走捷径追寻答案。如果以这种步调过生活,只要一连遇上几个“不知所措的状况”,整个人一定会很焦躁吧。
而且,如果那个答案是错的,你很可能会把自己判断错误的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,心里埋怨“我明明是照某某说的方法做的”“这是我在网上查到的”。
不自己思考,不求甚解而一味地接收别人的答案,而后焦躁不安,推卸责任——你可能会变成如此差劲的人,所以这种坏习惯还是尽快戒掉比较好。
“越是不知道的事,越应该先问自己。”
对松浦弥太郎的这一忠告,我是深表赞同的。
如果展开来说,还有三点理由:
一是不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知识,是死的知识,除了传播功能外,其他功能是很难实现的。
二是不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知识,是无法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的。没有自己知识框架的人,是很难有创造发明的。
三是不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知识,是无法有所感悟的。一旦遇到矛盾和对立的知识,他们就会无所适从。
2025.5.17于杭州天都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