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
2025-11-14 05:49:2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

(随笔)

水大侠

所谓流行,简单地说,就是广泛传播和盛行。

源出于《左传·僖公十三年》:“天灾流行,国家代有。”

如果展开来说,流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,即指社会上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某代表性人物倡导的事物、观念、行为方式等被人们接受、采用,进而迅速推广以至消失的过程,又称时尚。

需要指出的是,流行的事物、观念、行为方式等不一定是新出现的,有的可以是在以前就出现或已经流行过的,只是在新的一段时间又流行起来。

流行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,包括衣饰、音乐、美术、娱乐、建筑、语言等。

所谓经典,一般的来说,是指具有典范性、权威性并经历史选择留存的重要文化遗产。

狭义上源于“经”与“典”的组合。

经代表传统权威著作,典指标准性典籍。

广义则涵盖各领域经久不衰的代表性作品,如《老子》《圣经》等思想著作,或《蒙娜丽莎》等艺术创作。

由此看来,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,流行的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才是经典。

看了刀尔登的《不读《古文观止》》后,对此认知就更加全面了。

他是这样说的:

吴楚材、吴调侯教书教得高兴,把课业编辑起来,竟成比肩《文选》《唐诗三百首》的畅销书。实际上,《古文观止》流行,一大原因是选心的随和,连骈文也选了几篇,不像前后一些选本那么壁垒森严。

“古文”有多种意思,作为文体的古文,是唐代叫起来的,实际上,就是散文。

古代的好文章,在史部、子部的多,在集部的少。

二吴选的是古文,但他们没有办法不受时文的影响。《左传》本是事多话少的史书,《古文观止》从《左传》里选了三十多篇文章,算是推崇至极了,选的却几乎都是议论,这便有应试文字的影子在后面了。八股如酒,越醉越要喝,越要声称自己没喝酒。如今的作文教学,若说骨子里仍是八股,教育部一千个不答应,人民教师一万个不答应,若说不是,那又是什么呢?

《古文观止》本是初学者很好的读本,它的毛病,是有一股八股气。八股并非一无是处,里边的组织技巧,有高明处。

古代文章,中学课本里有好多,质和量,对中学生来说都足够了。最好的办法是当作口耳记诵之学,大声念熟。千万不要想里边有什么微言大义。那是没有的。再进一步,更好的选本,代表一种经典风格的,有王伯祥先生的《史记选》,网罗众美的,有王力先生主编的《古代汉语》。特别是后者,比《古文观止》好得太多,可惜不那么流行。

刀尔登先生在这里说得很明白: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,经典也不一定流行。

2025.11.14于杭州天都城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