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兴之事应有度
2025-11-25 07:06:58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助兴之事应有度

(随笔)

水大侠

度这个词含义比较多。

据我所知,就有七种:

一是计量基准。原指伸臂丈量长度,现指标准单位(如角度、温度)。

二是法则规范。如制度、法度等社会治理概念。

三是空间纬度。如纬度、经度等地理坐标参数。

四是物质特性。如硬度、浓度等物理、化学指标。

五是哲学意义上的度。如量变到质变的限度。

六是揣度。如审时度势。

七是姓氏。

我说的助兴之事应有度,主要是哲学意义上的度。

我的兴趣比较广泛,所以助兴之事也比较多。

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烟酒。

我对外宣称:烟是我的思想,酒是我的灵魂。

试想一下:一个人如果没有思想或灵魂,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?

后来医生告诉我:你的高血压比较严重,烟酒最好戒掉,至少必须戒掉一样。

我盘算了一下:酒自己还能控制,烟无法控制,那就戒烟。

有些朋友说我真有毅力,其实是误解。

真正有毅力的人是收放自如,想抽就抽,想不抽就不抽。

只有没毅力的人才简单粗暴——一刀切。

看了刀尔登的《不读酒诫》后,对此认知就比较全面了。

他是这样说的:

我国风俗最奇怪处之一,是以酗酒为美德,温克为无趣。波德莱尔说的“长醉不醒是唯一出路”,本是惊世骇俗之言,放在咱们这儿,便成家常的意见。

凡是与常识有违,又蔚然成风的事,都得向上找源头。喝酒的这种作风,始作俑的是两晋的文人,唐代诗人把它发扬光大,便成社会的习俗。古代的文人,标榜自己喝酒,如同标榜自己有才情,要是一点也喝不了,别人就怀疑他是个无趣之人。写过《浊醪有妙理赋》的苏轼,生来不能喝酒,他觉得这是少了一样雅韵,便以勤补拙,天天把盏练习,比填词练字还要用功,果然天道酬勤,到了六十岁,他已能喝下五盏酒,当然,不是一顿,是在一天里累积。

晋人的心事,未必都传了下去,晋人的作风,一样不少地被后人效仿。酒是一代代喝下去了,每代人有每个时代的理由,每个人都有不需要现实感的时候。“一杯颜色好,十盏胆气加”,酒能释恨佐欢,也能激发情性,让老人变成少年,懦夫变成勇士,可惜“醉中只恨欢娱少,无奈明朝酒醒何”,酒一醒,,一切复原。在这一点上,今人要羡慕古人的,是古代酒薄,鲁酒千种,赶不上一瓶二锅头,陶然一醉,要花很长时间,醒酒又要很长时间,这样一三五喝酒,二四六醒酒,或许真的可以流连醉乡,没身不返呢。

总之,崇尚喝酒,先是晋代特殊的风气,后是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,——“火满酒炉诗在口”,听起来就很雅,最后,在全社会普及开来,哪怕是僻远的乡下,男人喝酒,劳苦功高、大模大样地坐着,全家人在下面忙,显然是一致同意喝酒是严肃的事业,喝醉是事业的完成。我知道喝酒能令人喜欢自己,喝醉时喜欢自己,平时也喜欢自己的雅兴,但如果一无晋人的心事,二无诗要写,三则本来已经很喜欢自己,很喜欢自己的时代了,还要镇日无事,不读离骚痛饮酒,就看不出有什么好借口了。

刀尔登在这里说得有点含蓄,但其深意还是可以揣测的:助兴之事应有度,纯粹贪杯伤心身。

2025.11.25于杭州天都城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