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玄》不玄之所在
2025-10-29 05:23:3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《太玄》不玄之所在

(随笔)

水大侠

《太玄》,西汉扬雄撰。

为了阅读方便,我们不妨先简要介绍一下《太玄》的相关内容:

一是名称的由来。《太玄经》,全称《扬子太玄经》,简称《太玄》、《玄经》。

清代为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,改名为《太元经》。

二是主要含义。《太玄经》认为,太者初始,玄者幽深。太玄意为至理难言。

《太玄·玄图》说:“夫玄也者,天道也,地道也,人道也”。这段话不是说玄指天道、地道、人道,而是说天地人之道深奥难明,所以称为玄。

三是玄模拟易。扬雄《太玄》模拟《易经》,这体现在方方面面。

比如以图画论,《易》画有二,称阴与阳;《玄》画有三,称一二三。

比如以位次论,《易》有六位,称初二三四五上;《玄》有四重,称方州部家。

比如以单元论,《易》有八卦相重,为64卦;《玄》以一二三错于方州部家,为81首。

《太玄》这样的书,我是不可能细看的。

我总觉得,再玄的东西,总是有迹可循的,只是我们没有看到或者没有认知到而已。

看了刀尔登的《不读太玄》后,对此认知就更加全面了。

他是这样说的:

两三千年前的哲人,共同的倾向,是认为世界的发生,如同世界的结构,是由简生烦。他们的任务,是定义一种或几种因子,能够顺理成章地推论世界万象。

不论它叫元,还是道,还是太一、太易、虚廓、溟涬,都指的是那时空之外的非物之物。这万物之母何以要诞育世界,推动力在何处,难道是遗世独立得烦了,有一天突然决定,要无中生有?对此,秦汉哲学并没有解释,这是稍可奇怪的。

当扬雄加入竞赛时,这本体已经有几十种名字,而且汉人还想象出许多种发生的细节,说得有鼻子有眼,好像世界化生时,自己就在旁边看着。

西汉末期,很出了几位才智之士,扬雄是其中一位。

我们在他身上,可以看到两种倾向:一种是重视实证,认为知识是需要积累的,如他写《方言》,真是下了功夫;另一种是对智力的自信,以为哲人的明理,高于世俗之人的实际知识。

《太玄》是这后一种倾向的极致。这书的体例是模拟《易经》,并不太玄。我说“不读”云云,实属多余,因为本来就没有几个人读它,应了刘歆“覆瓿”的预言。

因为扬雄“默然独守吾太玄”的精神,十分可敬。他的哲学本身对后世的影响并不大,但他的哲学野心,对本体的关怀,对普遍性的热恋,使他远高于俗儒了。

先儒为《易经》所误的,有好多人,有的人,不误于此则误于彼,没什么可惜的;也有的人,头脑出色,就很可惜了,扬雄便是。

刀尔登在这里说得很明白:扬雄虽然很有才华,但被《易经》框住,犯了方向性的错误。

这也就间接点出了《太玄》不玄的原因之所在。

2025.10.29于杭州天都城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