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既心知肚明又冷嘲热讽
2025-09-16 06:36:32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庄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既心知肚明又冷嘲热讽

(随笔)

水大侠

我喜欢读庄子的书,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都是性情中人,只是庄子的智慧让我想探究又无法进入。

我觉得,庄子对当时时代的认知是比较清醒的。

他觉得,凭他的智慧和能力也是无力回天。

所以他绝望,绝望到连批判的勇气都没有了。

这是他内心的悲伤。

但在实际行动中,他又写寓言,又狂放不羁,对那些达官贵人进行冷嘲热讽,而且十分犀利。

这就让我有点不明所以。

难道所有的智者都是“说一套做一套”吗?

他老人家大多数文章都会给人一种消极避世的启迪,但有些文章却让人精神飞扬,如“鲲鹏翱翔”之类文章。

这也让我觉得庄子是不是一个“相对论”者?

看了刀尔登的《却曲》后,这些疑问才渐渐消散。

他是这样说的:

一位高尚的哲学家可以同时是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庸人甚至更糟吗?或者换一个问题:一种不正直的生活态度可以从正直的哲学中推导而出吗?

先听一首歌吧。《接舆歌》出自《论语》,共有六句:“凤兮凤兮!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,已而,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”

庄子在《人世间》篇中引用了这首诗歌,而将“来者犹可追”改成“来世不可待”(也是那个时候的成语),然后加入自己的创作。庄子版的《接舆歌》,后面是这样的:

天下有道,圣人成焉;天下无道,圣人生焉。方今之时,仅免刑焉!福轻于羽,莫之知载;祸重乎地,莫之知避。已乎,已乎!临人以德。殆乎,殆乎!画地而趋。迷阳迷阳,无伤我行。吾行却曲,无伤吾足。

“方今之时,仅免刑焉”,发出这般控诉的庄子,果真是生活在一个窒息的年代,还是自己太敏感了,对多数人不以为异的事情感到痛苦?

无论如何,庄子对时代是不满的。我们还知道,庄子对改变这样一种时代,没有兴趣或勇气,他说,“圣人”或聪明人,赶上这样的世道,能做的只是避祸全身,而秉持自己的主张、不改其衷的志士,将自己置于险境,是不可取的。

但不要因此认为庄子是个苟且的人。他的某些主张看起来依顺世俗,但同样的话,在别人或出于世故,在他或出于绝望。

在两千年“人世间”,庄子因为愤激提出的策略,为许多人所施行。作为一个激烈的社会批评者,庄子竟然人见人爱,连最卑污的一些官员,也要声称尚友老庄,这是奇怪的事情吗?

这些人最喜欢庄子的什么呢?虽未必是本意,庄子确实提供了一种精神退路,哲学上的和道德上的。比如,在庄子哲学中,“自然”获得神格,不是原始崇拜的神,而是最高本体之唯一可辨的化身。所以一个人在做完坏事后,只要推开窗户,看一眼西岭雪,便如同进过忏悔室,用现在的话说,叫“洗涤心灵”。

看到这里,我们就会明白:无论庄子是避世还是愤世,他都有一条精神退路。

这既是他的独特之处,也是他人见人爱的主要原因。

2025.9.16于杭州天都城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