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三国,易中毒
2025-11-16 06:51:1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读三国,易中毒

(随笔)

水大侠

我这里所说的三国,就是指《三国演义》。

我们现在所说的四大名著,《三国演义》就名列其中。

在我的记忆中,四大名著我是在小学阶段读完的。

因为我是读给父亲听的,所以喜欢的对象并不一样。

我最喜欢《西游记》,父亲最喜欢《三国演义》。

对于《红楼梦》的看法,我和父亲是一样的:最没有看头,纯粹是无病呻吟。所以看了第一卷就不读了。

至于父亲所说的看三国,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计谋和策略,我是半懂不懂的。

一方面我觉得这些计谋有点意思,另一方面又觉得想出这些计谋太费心思了,没有必要这样做。

后来看了鲁迅先生的评论,才知道问题出在夸张无度上,诸葛亮智近于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。

后来看的书多了,才明白三国最大的毒害就在于“皇权思想”。

这种思想的毒害是慢性的,也可以说是慢慢浸淫的,让人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而不自知。

看了刀尔登的《不读三国》后,对此认知就更加全面了。

他是这样说的:

《三国演义》是好小说吗?是的。是伟大的小说吗?那要看怎么定义“伟大”。

但确确实实,在古典小说里,若论曾经影响人心之深,哪一本也比不上《三国演义》。讲三国故事,至少在唐代就有,到后来集撰成书,一千年里,众多的故事中,只有它,当得上是全民的历史教科书。

人们从这本教科书里学到了什么呢?语云,看三国掉眼泪,替古人伤心。

帝制下人民的最大愿望,就是找个好主子,而刘备据说是仁厚长者(这个说法,竟然有读书人也相信),非好主子而何?

有志之士乐观而忘倦,可以理解,身为刍狗,胸无大志的百姓,同样津津乐道,想一想亦可理解。人民需要英雄,只不过常常不知道需要的是哪一类英雄。当然,有人也藏点私心,以为看看三国,可以学些大人之术,甚至有俗话讲,老不读三国,果真以为看了三国,会格外老奸巨猾,这都是太天真了,一旦做了愚民,长点小心眼,又有何补呢?

《三国演义》的宗旨是扶持纲常。当年孔子作《春秋》,据说乱臣贼子惧。三国的作者,也是圣人之徒,演义者,本来就是推演经义。他编写三国故事,如某篇序言里说的,要让天下百姓皆知“正统必当扶,窃位必当诛。忠孝节义必当师,奸贪谀佞必当去;是是非非,了然于心目之下”。听起来也很不错,可惜社会里自然成长起来的伦理,和强加的伦理,通常混在一起,而功用绝不一致。《三国演义》的老读者,皆知纲常、明礼义,也没见到他们能给自己挣一条出路。

刀尔登在这里说得有点含蓄,若深思一下就会明白:若头脑如果中毒了,想在现实世界中走出一条新路是不可能的。

2025.11.16于杭州天都城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