迂腐的文章尽量少看
2025-11-08 06:19:5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迂腐的文章尽量少看

(随笔)

水大侠

所谓迂腐,一般的来说,是指言谈、行为拘泥于旧准则,不适应时代潮流。

此词源出于元·傅若金《登楼》诗:“明时进用多英杰,迂腐深惭守一经”。

迂腐之人,主要有三个特征:

一是言行古板。迂腐的人往往过分恪守旧有的行为规范,例如坚持传统礼节或处理方式,即使面对新问题也沿用旧方法,缺乏变通。

二是观念滞后。他们固执地坚守过时的观念,拒绝承认或接纳新事物,例如对新技术、新理念持排斥态度,更倾向于维持现状。

三是思维僵化。这类人常因循守旧,无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,例如在处理现代问题时仍套用古代规则,导致行为与时代脱节。

我讨厌迂腐的人甚于讨厌迂腐的文章。

因为文章可以不看,人有时却不得不见面。

一般来说,迂腐的文章主要有两个特点:

一是思想僵化。文章内容常拘泥于陈旧的理论或准则,缺乏对现实问题的灵活分析,导致观点脱离实际。例如过度依赖理学语录或考据训诂,忽视时代背景的变化。

二是语言陈旧。采用固定模式化的表达方式,如八股文风的程式化结构,或过度使用古雅词汇而忽视现代汉语的流畅性。这类文章容易陷入空话连篇、装腔作势的倾向。

看了刀尔登的《不读文薮》后,对此认知就更加全面了。

他是这样说的:

鲁迅说:“唐末诗风衰落,而小品放了光辉。但罗隐的《馋书》,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,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,别人也称之为隐士,而看他们在《皮子文薮》和《笠泽丛书》中的小品文,并没有忘记天下,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。”

鲁迅提到的这三个人,正是读书人遭逢末世,挣扎出路,同一类型中人,三种结局的代表。

这三个人中,最执着的,是罗隐。罗隐一共参加了十次贡举,为了成名,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掉(他原先叫罗横),十次之后,“我未成名卿未嫁”,还不泄气,天下大乱,犹流连不归,直到老了,才想到“年年摸样一般般,何似东归把钓竿”,又听了算命先生和卖饭老媪的劝。调头回乡,果然峰回路转,遭际了割据东南的钱鏐,罗隐的才学,比祢衡要高,钱鏐的胸怀,比黄祖要宽,君臣相处的尚好,对罗隐来说,吴越的局面,虽然不算大,但把眼睛挤小些看去,也是一棚天下,他一直漂泊无依,穷惯了的人,老来终于生活安定,这晚来的福气,也颇可宽慰诗人的诗心吧。

三个人都是才子,又都关心世情,罗隐的才气最高,三个人中,他的诗文最好看,警句多,议论痛快。陆龟蒙学问最好,也最会玩,花样百出,将智力均匀地分布到各种事物上。皮日休最合传统的正道,和韩愈气质接近,而韩愈有的一点小滑头,他却没有。《文薮》是他的自选集,里边的议论,同他为人一样,很是迂腐,现在读来,只好为他叹气。

刀尔登笔下留情,说得还算客气。

如果真是这样,我的态度则是“仅为展示,随便翻翻”。

2025.11.8于杭州天都城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