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“命数”,只是一种概率
(随笔)
水大侠
所谓“命数”,一般的来说,即是指命运,或者说是指个体生命轨迹的概括。
它源于中国古代天命观,涵盖吉凶祸福、贫富寿夭等生命历程的定数与变数。
此词最早见于《吕氏春秋·季秋》高诱注,指爵位品级制度;汉代发展为命运概念,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孔颖达疏以“命运参差”阐释生命轨迹差异。
宋代理学家朱熹将自然法则的“理”融入命数观,形成“理即天命”的体系。
其哲学内涵包含三个核心维度:
一是天道意志:《尚书》“天命靡常”体现王朝兴衰的必然性。
二是自然法则:荀子“制天命而用之”主张把握规律的主观能动性。
三是人性本质:《中庸》“天命之谓性”揭示天人合一的使命本质。
小时候,家里人给我测过字,也看过相,现在回想起来,觉得可能是一种概率。
比如我的婚姻轨迹,所有看过我相的人,都有共同的看法,而且十分准确。
这说明其中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,这种规律在我看来,就是一种概率。
至于其他的说法,则都是“大路货”,与我差不多性格的人,大都是差不多的命运。
看了刀尔登的《不读命书》后,对此认知就更加全面了。
他是这样说的:
给人算命,第一要紧的本领,是像福尔摩斯那样,见微知萌,见端知末,猜出主顾的身份、心事,才能说到人家的心坎里。我有时耐不住好奇,请这类人给我说几句,试了几次,不禁摇头叹气。须知这一行的好处,是帮人决断,那套推算的说辞,我等固然不信,但其中的好手,阅人极多,深通世故,往往一言决疑。比起专业咨询,又省钱又有效。但几次听到的,全是纯而又纯的胡说八道,所以要摇头叹气。
第二要紧的本领,是果真学过一点术数,这个就得看书了。单说这算八字的,看不懂《命书》《渊海子平》,至少也得拣《三命通会》《穷通宝鉴》这些明白易晓的,熟读它一两种,肚皮里有些东西,才好挟奇动人。
李虚中是八字算命的开创人。他是唐代中期人,做过御史。
李虚中是察言观色的高手。
古人和我们一样厌恶纷繁万象的难以统摄,下手却比我们果断,三言两语,便建立起一个模型,把什么都装在里面。在他们看来,自然世界是有玄机的,谁能找到,就找到了解释一切的关键。八字以其简便,流行后世,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。
我想,这类体系的建立人,对自己那套东西,一定是颇为相信的;同时,他们更为相信的,是体系的说服力,相信人类认知上的弱点,一定能使体系大受欢迎。自然,每一个没有饿死的算命人,都知道不能完全按《命书》上的教导来应对主顾,他们自己决定说什么,至于《命书》里的道理。胡乱牵扯一下即可,毕竟,你我不读《命书》,本来也不知道里面是如何说的。
刀尔登在这里说得比较风趣,但道理是显而易见的:即《命数》是大概率加牵强附会,只能参考,不可深信。
2025.10.30于杭州天都城
红包分享
钱包管理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