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定要分清“想做的事”或“应该做的事”
(随笔)
水大侠
这个题目,对我来说,就像是一只警钟。
因为我所犯的错误,基本上就是没有搞清楚这两者的区别。
按照我的性格,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,至于☝应该不应该不是我考虑的事。
所以,造成的结果是:有些事情做成了,但意义不大;有些事情做失败了,但又不知道失败的原因。
到了花甲之年,才明白想做的事是一种主观愿望,它不一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。
而应该做的是事,是一种责任和义务,即使困难重重,只要你坚持做,就一定会成功,而且这种成功无论是对社会,还是对个人,都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。
但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上,还是有很大的阻力。
这种阻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:
一是自己内心的阻力。因为人的天性是自私的。因为如果要真正承担起责任和义务,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眼前利益。
二是他人嫉妒心的阻力。如果大家都习惯了在黑暗的房屋里过日子,突然有人要冲出房屋去寻找光明,那这个人势必会遭人嫉妒或者暗算。
三是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阻力。你想要承担责任和义务,偏偏有人恩将仇报,将你那颗温暖的心变得冰冷。
看了松浦弥太郎的《想做的事与应该做的事》后,感觉自己的认知还要提升。
他是这样说的:
想做的事,就尽管去做。一般人普遍认为这是好事,但真的是这样吗?
“想做的事”虽然是从自己内心涌现的真实感受,但我不认为那一定就是重要的事。请试着想象看看。
在一张大地图上,拇指大小的自己正走在其中,然后你从外侧旁观。看得到整张地图的你能够看到终点,可是地图中拇指大的自己却只看得见眼前的路。
一路上不断闲晃逗留,虽然玩乐的瞬间很快乐,却迟迟无法抵达终点。
就如同以上的状况,在“想做的事”当中混杂了许多和终点没有关系的欲望。喝酒、狂欢、血拼——这些虽然是自己的心涌现的念头,但并不是重要的事。
另一方面,“应该做的事”则是为了迈向终点、帮助自己成长必须要做的事。自始至终都应是你自主的行动,不应该是工作指标或有人强制你“不得不做的功课”。
要做一件事之前,你最好先清楚认知那个行动对你而言是“想做的事”还是“应该做的事”。
此时此刻,你是想要一瞬间的短暂快乐呢,还是想朝着理想的自己前进呢?你的选择将会改变你。
松浦弥太郎说得真有道理,我们应该认真反思。
2025.7.28于杭州天都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