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自己留一点从容
(随笔)
水大侠
所谓从容,一般地来说,是指人处事不慌张,很镇定,舒缓悠闲的样子。
“从容”在先秦文献中已有多重含义,主要出处包括:
一是《礼记·缁衣》:记载“长民者衣服不贰,从容有常”,孔颖达疏解为“从容,谓举动有其常度”,指人的行为举止。
二是《庄子·秋水》:描述“儵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”,意为悠闲舒缓的状态。
三是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:王逸注“从容,举动也”,强调动作的从容不迫。
我的性格(急躁)决定了我的行为举止很难做到从容。
除非是到了性命攸关的紧急关头,我会从容下来,因为那种时刻,只有理智在起作用,而且往往是别无选择。
在人生的大部分时刻,我想到的是赶快把事情做完,至于如何做得精致、漂亮,则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。
除非是遇到特殊的事情,特殊的对象,对我的一生影响比较大,我才会聚精会神把这件事做好。
一般情况下,我只求过得去,不求过得硬。
看了刀尔登的《不读尔雅》后,对此认知就比较全面了。
他是这样说的:
《尔雅》成书于西汉,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。和别的词典不一样,《尔雅》是按词义和事类编排,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,放在一起来解释,比如全书的第一条是“初、哉、首、基、肇、祖、元、胎、俶、落、权舆,始也”,便是说这些词都表示起始的意思。
《尔雅》之后又有《广雅》,一本仿效《尔雅》的词书,三国时的张揖编撰的。《广雅》是对《尔雅》的扩充,收录的词很多。
语言,是越简单越好,还是相反?这个问题,没办法一律地回答。如果有人提议把汉字减少到千字以内,复杂的句式一概禁止,大概会获得多数人的支持的,因为那样一来,大家就平等了。
这可能便是正在发生的事。我偶尔写点文章,发觉可用的词越来越少。可用的词越来越少,正好省事,但我有点担心的,是语言和头脑,怕是一回事。我有一次摔到脑袋,半天有苦说不出,便是一种令人担忧的证据。
还有输入法。我也是用键盘写字的,输入一个字,后面有词的提示。谁也不愿意和自己过不去,不管心里怎么想,那些位置在前的词,总有更大的机会,跑到文本上。
还有别的。比如说微博。微博我还不会用,但它的性质,我是知道的。微博是好东西,它对语言的影响,大概也不得了。几十个字,还要大家来听,势必要追求响亮的表达。响亮,已经是当今语言的要义,你写的东西,,如果不能在一秒钟内吸引别人的注意,就永远没机会了。所有那些微妙、暧昧、迂缓的表达,都要开除。只留下最直接、显豁、夸张、咄咄逼人的,就像赛跑,耽误事儿的一切,都放在筐里,只不过这一回,没人再回去取筐里的东西。
在这里,刀尔登含蓄地告诉我们:丢掉从容,很有可能也会丢掉人生的快乐和幸福。
2025.11.21于杭州天都城
红包分享
钱包管理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