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确实“有讲究”
(随笔)
水大侠
我说读书确实有讲究,是因为有些人读书读出了思想觉悟,而我自己却很少有觉悟,而且边读边忘,效果甚微。
我的读书经历,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
第一个阶段,是遵命读书阶段。
这个阶段我所读的书,都是我父亲喜欢的书。
父亲是在部队的“扫盲班”摘掉文盲帽子的,原定三个月认识1500字,父亲特别努力,连上厕所也在认字,结果认识了3000字,因此立了一个三等功。
父亲为了纪念这个三等功,特地在八一军旗下留了影。
这张照片我一直保留到回温州工作之前。到温州工作后,几次搬家,结果照片不翼而飞了。
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。因为我是以这张照片作为学习动力的。
我至今也不甚明白,父亲为什么喜欢革命年代的长篇小说,尤其是带有爱情细节的长篇小说,比如《青春之歌》、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、《三家巷》等。
我估计父亲也是个“闷骚型”的人,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爱情,就在虚构世界中寻找。
不过,这对培养我的文学兴趣和文学敏感性确实有很大的帮助。
第二个阶段,是为文学创作读书阶段。
这个阶段读得最多的是中外文学名著,其次是哲学和历史。
读万卷书固然有益,但贪多嚼不烂却是个问题。
最明显的就是自己出版了第一本文集后,就不敢提笔了。因为觉得与这些大师相比,自己的作品简直就是垃圾。
这样停笔了差不多五六年时间,觉得自己的文字虽然稚嫩,但自己的思想仍然有许多闪光之处,于是就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开始了自媒体写作。
第三个阶段,是自由自在读书阶段。
自2018年12月退休后,我就没有写官样文章的义务了。因此我的读书也就相对自由了。
我说的自由,主要是指没有明确的读书目的,纯粹是凭兴趣。
比如有人推荐某本书很有料,我就买过来看。如果觉得里面真的有货色,我就集中时间和精力把它看完,有时还会写点读后感。如果觉得不过尔尔,我就浮皮潦草地翻翻,将其挤进书堆里。
我现在的读书方法是这样的:基本上把书分成两类:一类是有故事情节的书;另一类是传播思想和知识的书。
对前一类书,我会集中时间和精力把它看完,因为一间断,思绪就会混乱。看完后,再冷静思考一下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,又是如何表达的,自己领悟到什么,那些东西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。
对后一类书,我去寻找有相近的同类书,近行比较阅读,看看它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,自己又是如何辨识的。
如果自己有新的看法,则继续思考或者形成随笔。
读书和写作都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,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。
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兴趣坚持。
2025.2.8于杭州天都城